温馨提醒:1.2m以下儿童谢绝入场
舞剧
《颜真卿》
一笔一脊梁 一字一山河
剧情梗概:
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《祭侄文稿》,为颜真卿追祭取义成仁的侄儿颜季明而书,悲愤之间一气呵成,凝颜真卿锥心之痛,载千古忠烈之魂。
舞剧借文稿“润墨、起笔、奋笔、枯笔、墨尽”五重笔韵展开,既映照跌宕心境,亦书写激扬人生。季明有真卿的样子,真卿像季明的影子,颜真卿教导颜季明身正报国,他们在安史之乱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,后相继以生命成就大义。叔侄二人“堂”上承家风,“宴”间共奋起,“关”前赴国难,以一腔热血挥洒颜氏一族千古忠义。
祭文一行,显尽宗族风骨;祭思一缕,道尽人生悲歌;祭情一腔,立尽家国誓言。





主要人物介绍:
颜真卿:唐代名臣,书法家,字清臣。历任监察御史等,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,被贬为平原太守。安史之乱时,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,一度光复河北。后官至吏部尚书、太子太师,封鲁郡公。兴元元年(784年),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,凛然拒贼,终被缢杀。其书法精妙,被称为“颜体”,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。
颜真卿年过五旬之时,在安史之乱中遇害的侄儿颜季明之首榇被寻回。其万分悲痛下提笔书写祭文,几度涂抹修改,几度枯笔飞白,情如潮涌,字为心声。
侄:颜季明,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之子,颜真卿之侄。安史之乱时,随叔父颜真卿反抗叛军,与父亲镇守常山郡,不降而死。遇害后其首榇于公元758年被寻回,颜真卿忆其一生聪颖端正,悲愤交加,为其写下流传千古的《祭侄文稿》。
妻:颜真卿之妻——韦氏,温柔却坚韧的女中典范,她冲破层层阻力与颜真卿成婚,始终陪伴身边,为其付出了一切。
贼:暗藏祸心、野心勃勃、叛乱谋反的贼臣。
相:奢靡腌臜、结党营私、争权夺利的奸相。
篇章介绍:
序·润墨
秋风卷枯叶,陋室温墨凉,颜真卿接侄儿首榇,执颤抖之笔,为忠魂书祭文。

第一篇·起笔
韦氏研墨,真卿提笔,墨落牵回忆,学堂传书声。
颜真卿忆起季明年少之时,教其书法,授其家训,育其品行。颜真卿怀热血,赴朝堂,愿为国尽忠效力。然朝堂清浊混杂,奸相当道,黯然被贬。他唯有坚守“清臣”本心,于暗流中傲骨铮铮。

第二篇·奋笔
真卿悲愤,韦氏相伴,奋笔疾书间,天下危难时。
颜真卿忆起安史之乱,贼臣起兵破太平。他携颜氏一族,在平原设宴麻痹叛军,歌舞升平之下暗藏危机。群臣溃走皆逃遁,唯颜氏挺身而出。季明受命传信,联合诸郡共举义旗。颜真卿掷笔披甲,一腔热血护河山。

第三篇·枯笔
至亲已逝,痛彻心扉,笔墨枯白处,绝境生气在。
战甲残影映悲切,土门关前拒叛军。颜氏一族三十余口,怀护土殉国之志,终洒热血于故国疆土。颜真卿枯笔蘸泪,慨然赴死,飞白似凝血,魂聚化成碑。碑林巍巍,笔墨浩然,颜真卿人如其书其文,立于天地之间,颜氏满门忠烈,昭昭日月乾坤。

尾声·墨尽
青灯燃尽,墨痕未干,颜氏家训振聋发聩。待东方既白,再赴征程,这一程定不负颜氏,不负家国,不负苍生!
主创团队:
编剧:许锐
总导演:胡岩
作曲:杨翼
历史顾问:颜廷淦
编剧统筹:倪文皓 谢秋水
视觉总监:任冬生
舞美设计:周立新
造型设计:贾雷
服装设计:李昆
灯光设计:时铭涵
多媒体设计:胡天骥
执行导演:郝振伟 赵冰峰
编导:苗盛 姜爱东 李清远 梁文好
总制作人:赵冰峰
制作人:满征 郭涛
舞美统筹:荣虎
服装统筹:王飞飞
灯光统筹:薛凯
造型统筹:乔文
平面设计:韩迪
主演:王大山 刘敬 彭义博 杨骞 陆奎文
王一浩 陈昊 王宏宇 周纯羽 付佳康
出品:河北演艺集团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
联合出品:北京舞蹈学院
演出: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舞剧团、歌舞团
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、教育学院
温馨提醒:1.2m以下儿童谢绝入场